依托自贸区探索航运政策新突破 |
发布日期 2014-01-07
作者
来源 |
2013年,上海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巨大机遇,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在航运服务业进一步开放、航运发展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一系列成绩。日前,上海建交委官网发布消息,上海去年在优化航运集疏运、完善航运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特别是依托自贸试验区,探索航运政策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成绩。
制度突破提升中转量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将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 有关专家表示,上述开放政策表明自贸试验区正在尝试与国际通行的海事规则进一步接轨,这将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竞争力,尤其将提升上海港在亚太港口间的地位。 根据统计,去年上海港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7.68亿吨,同比增长4.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36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5.3%。浦东机场成为国内“通程航班”航点最多、运输量最大的枢纽。去年上海机场(600009)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8000万人次,预计同比增幅5.2%。 据相关部门透露,目前沿海捎带、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外资股比放宽、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扩大启运港退税试点范围、探索运价衍生品交易、推动浦东机场货邮中转业务等政策和措施已纳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推进实施。 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国际中转为例,沿海捎带业务的开放将有利于提高上海港中转能力,同时降低沿海外贸物流综合成本,减少我国外贸箱源外流经第三地中转的现象。 另外,上海机场集团已明确提出“浦东机场要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货航枢纽”,大幅提升中转功能正是其实现目标的重要路径,国际物流巨头DHL、UPS、联邦快递目前均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了地区转运枢纽中心。 在日前举行的第九届制造服务外包国际论坛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在会上透露,随着金融环境的改善,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正在推广扩大退税试点范围,并推动上海港和浦东国际机场进一步提升中转比例,优化集输运比例。
吸引航运产业新业态 除推进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外,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也成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其中包括培育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自贸试验区已经进行租赁的资产超过55亿美元。包括47架民航客机,26艘船、航空发动机等。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国内融资租赁最集聚的地区之一。 此外,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正在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以此来带动相关的服务产业,吸引航运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新型业态能够集聚自贸试验区。 有关方面表示,2014年将进一步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功能,推动自贸试验区航运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深化,提升产业服务“软环境”。推动航运功能性机构集聚,推进建设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等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功能性平台和机构,逐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
|
来源:浦东时报 | |
|